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十四章 西北捷音(第1页)

临近午时,自天空倾洒而下的阳光仍是暖融融的。

武英殿内,弘治皇帝坐于御座之上,司礼监掌印太监萧敬则站在御案边,躬身等候着他的差遣,御案周边再无其他宦官。

只见弘治皇帝双手端着那个盘螭杯,小抿了数口,放到御案的一角,随即拿起一份题本,展开缓缓览阅着。

那份题本分明写着“臣总制固原甘肃宁夏延绥兵部尚书兼左副都御史秦纮谨奏

八月廿五日申时,寇贼达延汗率两万余骑,于花马池毁边墙再侵我明边,寇贼另一部万余骑则同时于韦州侵边。

幸臣已提前获知寇贼将侵边之情报,更令花马池至灵州一带所有的卫、所、堡及烽燧加强巡逻,若敌现即示警,以作呼应。

狼烟冲天之时,兵分数路的征虏军,以及花马池守御千户卫早已严阵以待,得以攻贼之不备。

寇贼似未料到我大明军竟会设埋伏,在突然袭击之下,亦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但寇贼仗着骑兵之优势,对我边军毫无顾忌冲杀。

我明军结阵防守,虽步兵对骑兵本就处于劣势,但我军士卒早已置生死于度外,奋勇迎敌,多番纠缠交战之后,寇贼终退却。

时役,我大明军虽斩贼三十余级,但战死之士卒二百余,战伤之士卒更达六百多,战场之状可谓惨不忍睹。

臣愧对皇上所托,不敢言此役告捷,更不敢请功。

但经此一役,臣愚以为,我明军士卒并无贪生怕死之徒,只要操练得当,武备适配,假以时日,定能痛击寇贼,令其心生惧意,甚至闻风而逃。

惟望皇上体恤西北士卒之苦困,及时调拨粮饷及御寒之衣物,好令众士卒能安心操练。

臣亦乞请皇上能厚恤战死战伤之士卒,优待其家眷,如此,臣之愿足矣。

伏乞圣裁,谨具奏闻,弘治十四年八月廿七。”

过了一刻钟,弘治皇帝仍然低着头,双眼始终盯着手中的题本,不过脸色却沉寂如水,完全看不出他是喜还是悲。

“万岁爷,可别累着,你光盯着这题本都快一刻钟了。”萧敬终于忍不住开口说道。

弘治皇帝听得嘴角一翘,抬头望着他,轻叹了声“萧敬,你说朱晖、史琳、苗逵,还有那好几个宁夏镇巡官,为何就要虚报战功呢?”

萧敬一时之间却不知如何回答,其实谁会不知道,那都是为了战功啊。有战功就有赏赐,谁人会不乐意?

“无中生有”可是大明官军的拿手好戏,尤其是边军的军官们。

见萧敬迟迟未回应,弘治皇帝微摇了摇头,又问道“朱晖、史琳、苗逵那几个待罪之人,回到京师没有?”

这回,萧敬可就没什么好犹豫的,随即应道“回万岁爷,想必是路途遥远,有所耽搁了。”

不过他心中却暗暗一叹,替朱晖、史琳、苗逵等人叹息。

若是在往昔,对于那些怠战甚至失职的将官,弘治皇帝最多也只是下一道旨意痛斥他们一番,然后要他们以待罪之身将功赎罪,断不会将他们解回京城。

这回可不一般,弘治皇帝不只是痛斥,还派遣司礼监太监陈宽去宣旨,可见弘治皇帝对传递旨意的重视程度。

除此之外,弘治皇帝更派遣锦衣卫随陈宽一同前往宁夏,目的只有一个将一干待罪之臣全部带回京城,另行区处。

萧敬心里明白,保国公朱晖等人这回估计有点悬了。

而且他也清楚,弘治皇帝之所以要严惩这些人,可离不开东宫太子朱厚照的尽心尽力。

上个月,朱厚照就在弘治皇帝面前说必须“杀鸡骇猴”,不能再纵容这些怠战怯战的军官,必须狠手整治,要不然兵备何时能重整?

兵备若不整饬,以何御寇安边?生民又如何能安居?

一番大言之下,弘治皇帝完全听从,这足以说明,东宫太子朱厚照在弘治皇帝心中是极具份量的。

此刻,弘治皇帝听了萧敬“路途遥远”之言,却冷哼一声。

萧敬顿时知道自己刚才之言有所不妥,随即低下了头。

果不然,弘治皇帝已经沉声道“上月,秦卿家自初三离开京师,初八已到花马池守御千户所,前后不过六日而已。

朱晖、史琳、苗逵等人,不是八月廿五已离开花马池返回京师么?

今日已是九月初二,前后经已八日,为何仍未抵达京师?

他们是否刻意拖延,锦衣卫有传讯回来否?”

萧敬略一思索,才应道“万岁爷,老奴不知,或许他们遭遇了些许意外,这才有所耽搁。”

其实萧敬没有想为保国公朱晖、都御史史琳等人辩解的意思,尤其是弘治皇帝要治他们的罪之下,这只不过是他圆滑之表现。

m.dianxs.com 殿行说
畅快阅读 永久免费
请注意适当休息 保护好您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