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节(第2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黑料不打烊看片

所谓“同谓之玄”,“玄”即天,即自然。张衡在《太平御览》中说:“玄者,形而上之炁,无形无象,大道本作于太始,莫之能先;包含道德,构掩乾坤;作于太气,禀受无穷”。由此可知,“玄”者,就是大道自然的变化莫测,不可捕捉,无端倪,无形象,无言说;至静至明,至圆至活,至显至露,至真至常;浑化无端,妙用无方。所以谓之“玄”。

“玄”者,深远之谓也。修真者当从无欲有欲、观宏观妙处下手。虽然无与有、妙与窍,无非是阴静阳动,一炁分为阴阳二气,二气又归一炁而已。以其静久而动,无中生有,名为一阳生、活子时;以其动极复静,有又返无,名曰复命归根。皆是太极一炁阴阳的变化。两者虽名不同,但实际上同出于一源。太上称此为之“玄”。这是第一个玄。

学者欲得玄道,必须静之又静,定而又定,心中浑然无事,是为“无欲观妙”。这是又是一个“玄”。及至气机一动,虽有知,但又不生一知之见;虽有动,却又没有一动之想。只有一心,没有二念,是为“有欲观窍”。这是第二个“玄”。

至于“玄之又玄”,实为归根之所,众妙之门。“玄”者,天也。天道阴阳二气运化万物,生生灭灭,轮转不息。天中又有天,天上还有天,三千个大千世界,无穷无尽,无边无际。天受宇宙本源之炁的厚薄不同,故天的层次各有不同。清轻者在上,重浊者在下。阴阳之气的质与量不同,变化之深奥亦各异。

无极生太极,宇宙间之万有,皆生于无,皆来自宇宙本源。所谓“又玄”,即极之又极,微之又微,真之又真,隐之又隐,深之又深,远之又远之义也。圣人观无而识玄之妙,观有而识玄之真;观有与无之同,而愈能识玄之变化无穷。这种“又玄”,在太虚,为太虚之妙;在天地,为天地之妙;在万物,为万物之妙。一切有形无形,有色无色,莫不出自宇宙核心这个大本源。这就是“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之义。

【本章说解】

《道德经》旨在论道德。何为道德?无极而太极,自然无为之实理,谓之道;造道实有而得于己,谓之德。“经”者,道之路也,真常不易谓之经。道生天、生地、生人、生万物,是宇宙万物之总枢,是修身治国平天下之总要。自古以来,仙佛圣真,无不是从观徼观妙处下手,而成就大道的。但世俗之人,智见梗塞,心识蒙昧,不能修心立德而进道,所以难知道之窍妙。

“道”,实为阴阳未判之前的混元无极。是宇宙之起源,天地之本始,万物之根蒂,造化万物之枢机。它无形无象,无色无臭,无所不在,无所不有,充塞宇宙,遍满十方,不增不减,不色不空,永恒常存。太上在《清静经》中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

圣祖老子的《道德经》,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是哲学思想的基石和总纲。其理可以概括为两个字,即“道”和“德”,最后又归结为一个“道”字。“道德”二字,是对自然界最本质、最高境界的高度概括,是对天下万类万物理性的高度浓缩。

所谓“德”,就是唯道是从。道是德之体,德是道之用。天之道即人之道,天下万物,世间万事,皆是道的体现,德又是道性的外在表现。天地人万物,皆载有道之德性,有德则生,无德则亡,这是自然界永恒的法则。失道而后德。人失去道性,或道性不全,才来到这个三维空间,才需要积累德行,以弥补道性之不足,这就是修德证道之真意。世人不明大道自然规律,故需要修心补德。德满道自圆,即可返归道乡。

德是进道的阶梯。未得道前,方需修德。德有五要,即仁义礼智信。五德是人格化的体现,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五德全备,则德合于道,身心才能归于无为先天,万事才能合乎自然。德化道中,无为而无不为也。

道的体性有十大特征:即虚无、自然、纯粹、朴素、简单、平易、清静、无为、柔弱、不争。道本先天,无法言说,后天文字语言终难尽意。道之十大特征,体现于人就是上德。上德是道的人格化和伦理化。道体现于人谓之德,显态为之德,隐态为之道。人的后天世界观,只有改造修证到符合大道的自然特性,方可谓之合道。

修真证道,下手工夫就在玄关一窍。太上在首章就将无名有名、观窍观妙指出来。此窍不在别处,就在一个“心”字中。人身虽有许多关窍,需要经过修炼打通,与天体自然沟通,以弥补体内真炁之损耗,再造性命,终而复归为乾健之体。但百窍千窍,总揽于心,心通则百通,心明则万明。故修道之要全在于心,全在于观心得道,除观此心、修此心、证此心以外,别无它途。

本章开头四句,是说大道的本源(核心),无形无状,不可思议,难以穷究。在天地未开之初,混混沌沌,没有端倪可见;此种境界在人心,就是致虚守静时的无为状态。大道元始一炁分判,天地开辟;在人就是静极而动,一觉而醒,真炁已动,此即是炼丹育神之机。这种转瞬之变,非有智珠慧剑,不能得也。其要在于:一觉起处为玄牝,这是人体内天地开辟之端。此觉不是后天欲心妄念,而是在人心全无,静极之后的一种先天真性的闪露。自古仙佛圣真,无不是从此一觉而动之机所造成。

修真者要达到较快的开悟、觉悟,获得大智慧、大自在,关键在于要把握好“观心得道论”。观心之法,是顿悟大法,是直达彼岸的莲舟,舍此别无它途。这是正道大法与傍门左道的根本区别。在修心问题上,在世界观与认识论上,在心的境界上,要跨越一大步,才能进入修道的实质阶段。不在心上下功夫,即使理论上可以口若悬河,长篇大论;即使具有许多功能,有很高的神通。若离开观心得道这个根本,终而难达真境。

太上所说的“观心得道”,包含着人体内道场“法于地”、“法于天”、“法于道”的三大元素。如何使心身两大系统,尽快与天道自然规律相吻合,真正达到“天人合一”之境,观心、修德就是一个关键的步骤,其枢机就是如何修证心性,修持心光。“观心得道”的内涵极其深刻,很少有人论及到。“观”之一字,含义广大。有意观、神观;有慧观、智观;有内观、外观;有显观、隐观;有分观、合观;有宇观、微观等等。可知“观”有不同层次、不同质量、不同等级的区分。“观”就是法,就是功。太上的“观心得道论”,就是一部宏大的上乘天元神修丹法。《道德经》五千言,实际上就是一部“观心得道”之大法。对“观”掌握的是否全面,实践层次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修证者能否得道成真。

观心得道,首先应知何为心?对于不知此“心”深刻内涵的常人而言,似乎就是“唯心论”。这是莫大的误解。仅仅观肉心,观主观意识之心,是永远无法得道的;不仅不能得道,就是识道、有道、证道也无法实现。大道靠自悟,也要靠心传,无法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清楚。我们祖先中的成道者,慈悯后代,不得已而用文字表达大道真理。由于显态文字对表述大道的局限性,因此只能采用喻示法,借用世人所熟知的事物,以小喻大,以高喻低……使尚未得道者得到启示,具有感性认识,使其逐渐认知,并进而修证实践大道。

“观心得道”中“心”的概念,是一个极其博大精深的理法体系。都是道家佛家的师祖们,经过自身的实践验证,从显隐三元和三源两大系统中,通过慧观、宇观、宏观、微观、玄观,而对“心”的概念作出的科学总结。只有把握了这种显隐共论,智慧同观,三源共观,以一体去观心,才符合“观心”的真义,才能进入真道。否则就是片面的背道!

观徼章第二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这四句经文是说,天下人都知道什么是美,并追求美,彰扬美,而不知美与丑是相比较而存在,彼此相生,而又相互转化;人都知道怎样是善,并向往善,执着善,而不知善与恶同存一体,彼此相成。天下事物,皆是大道自然之运化,阴阳互变之造作。无极生太极,太极生阴阳,阴阳成万物,故天下事无不有阴阳,皆是一元含三,一体两面的综合体。由于阴阳二气的演化,故任何事物都含阴含阳,在表象上就表现为真、善、美与假、丑、恶。事物都具有两重性和可变性的特征,因而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美中有丑,丑可化美;善中有恶,恶可化善。

任何美与善的事物,本身就包含着不美、不善的一面。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随着时空的变化而变化,根据本因、内因、外因的条件而转化,丑会转化为美,美亦会转化为不美;恶会转化为善,善亦会转化为不善。把美的事物当成永恒的美,把善的事物当成绝对不变的善,因而片面、执着地去追求,结果必然适得其反。

修真人应该懂得,大道之妙,美者贵乎藏,善者贵乎隐。天地造万物之神机,循环无端,无始无终,人无法知道其中的奥妙。世人所知之美,所知之善,皆是大道运作的一种自然显露。世人只知表象的美与善,而不知美与善是自然无为中的产物。人只知美之为美,只知美之华丽表象,而不知心灵美之内核;皆知善之为善,而不知真善的实质。追求有形之美,有为之善,并以此炫耀于外。此种出于私心的华表之美、有为之善,是为不善、不美,有害于心身,损性害德,故应视之为恶。

大道本是浑然一炁,没有美丑善恶之分。若说美说丑,说善说恶,皆为道之偏。大道之状,儒家曰“隐微”,其中有不睹不闻之要;释家曰“那个”,其中有无善无恶之真;道家曰“玄关”,其中有不思不虑之密。大道根源本来如此,一经人的主观想象,便落入后天巢臼(jiù);一经人的心思拟议,便堕(duò)入蹄窝。虽然古圣仙贤以美善赞叹大道之妙,皆是就道的恍惚之象而言,并非实指某个物象的端倪。世间事物,有善就有恶相对,有美就有丑相随。美丑善恶,都是后天阴阳之气所生的对待,才有此正负参差之不齐,而非先天一气的浑然整体。太上在此以美丑善恶相比较,是在教人要知大道之一,凡是执着于美丑善恶一端,都是舍本逐末,都不是大道。

佛魔在一心。人心善恶,皆由心性。心善则佛,心恶则魔。佛魔无定性,但随心念之善恶以为转移而已。诚实、谦恭、慈悲、勤俭,善念也。欺诈、骄慢、嗔(chēn)恨、淫惰,恶念也。故一念善,则佛应之,心身环境成为祥和,而化于佛。不独善念愈善,恶者亦转而为善。一念恶,则魔应之,身心环境转为恶劣,而化于魔。不独恶者愈恶,善者亦转而为恶。故曰:凡圣不出一心,善恶皆由心造。心佛则佛,心魔则魔,理之固然也。

【故有无相生,】

“故有无相生”,“故”字,即事之因。“故”字在此处,是承接上句而言。

所谓“有”,是指天下一切有名象之事物,如有天地、有人物、有动植飞潜、日月星辰等,凡是可视可见,有象有名者,皆谓之“有”。“有”是相对于“无”而言,是无极大道所生之子,泛指天地人万物,皆谓之“有”。

所谓“无”,是指大道未动前的元始一炁状态,非常人所理解的什么都没有。“无”是指一切肉眼视之不可见,凡耳听之不可闻,希夷微妙;只可以神会,不可名状,不能言表者,皆谓之“无”。无,就是先天无极大道,就是宇宙本源,是生万有之母。

“有无相生”,是指有与无互相转化,相生相依,相循相因。“相生”即生生不已,变化无穷之义。此句是太上恐后人执着于有,迷恋于可见可闻的显态事物,而陷入“有”中不能自拔;又恐怕世人误认为肉眼不可见的一切事物为实无,而执于顽空。所以告示世人“有无相生”之理。人们只知有形的显态世界,而不知伴随其间、如影随形的隐态世界的存在;只知能见能听中的“有”,而不知不能见不能听中的“有”。不知虚无自然中的元炁,才是万物之源,才是万有之有。人皆知有之为有,无之为无,而不知“有而不有”,乃是“以有入无”;“无而不无”,又是“以无入有”。有无不颠倒,则阴阳不复返;阴阳不复返,则相生之道不能立。所以,有无相生之妙,变化无穷,隐显莫测。由此可知,世界事物皆有显有隐,有中有无,无中有有;有无相生,循环不已,周而复始。物从虚中生,有从无中来,无可化而为有,有可化而为无,永远处于相互转化之中。

世人只知有中生有,如人生子,鸡生蛋之类的有有相生。而对“无中生有”,对万物从无中生出,认为是一件不可思议之虚无事。古今中外崇信唯物论者,除了绝对否定“无中生有”这个概念之外,要么就是给太上扣上顶“虚无主义”的帽子。更有曲解者,断定老子的“无”,就是什么都没有,更不理会“相生”二字的内涵。如果勉强用现代物理学的质能互变原理,去理解“有无相生”,虽有一定道理,但也不能透彻完全。唯有进入道境之中,才能真知“有无相生”的出神入妙。

修真亦是在有无相生中,造化天地,运用阴阳,从后天复返先天。打坐之初,万缘放下,心中了无一事,垂帘塞兑,返照丹田凝神又调息,调息又凝神。如此久之,神炁相抱,顷刻间进入杳冥(yǎomíng)之地,此即是“无”。无到至极,静定生动,忽然一觉而起,此即是“有”。此一念虽说是有,却是无中之有,是天然本真之闪现,混混续续,神依炁立,炁依神行。似无知却有知,似无觉却有觉,此即是玄牝之门立起。此时恪守规中,凝神象外,一呼一吸,一往一来,与天地交通,炁归玄窍。炁正时息息皆自然,任游道遥,我性命之根,仙佛圣真之本,皆在此有无造化之玄妙中。

【难易相成,】

“难易相成”,所谓“难”,就是因天时不利,人事不通,悖(bèi)乱乖违,事遇不顺,心不能如愿,力不能从心,愿不能实现,事不能成就等等,皆谓之“难”。

🎁黑料不打烊看片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m.dianxs.com 殿行说
畅快阅读 永久免费
请注意适当休息 保护好您的眼睛

医毒双绝冥王的天才宠妃 第2795章沈祁临温听晚笔趣阁渐霜风凄惨下一句是什么?丹枫雨露茶餐厅怎么样大帅进行曲叫什么囚歌末世软饭指南笔趣阁染指成婚老公大人请轻饶吾以剑为身最佳辩手奖状模板女巫和她的小倒霉蛋全文禁止早恋的后果以剑之名什么意思大叔之爱丹枫雨露餐饮管理老板万花洗剑录电视剧九龙归一诀陆沉顶点余家湾社区属于哪个街道从天牢狱卒开始皇子当狱卒nba球星踩爆球鞋沈微雪霍崤施晏丹枫雨露茶书苑侯门锦商全文阅读大周官员等级划分心尖野火作者其他名字洗冤新录首辅大人悔不当初免费视频大帅文章电视剧叫什么兽世穿成狼族祭司后种田养活全族丹枫雨露南京几家店逃离原生家庭的文案千岁鹤归今夜无眠舞蹈视频霍乱江湖全文TXT我和我的理想图片惊艳绝伦形容什么末世病毒STXT团宠三岁半崽崽马甲多楚小词沈微雪霍崤名字我和我的理想200字厨神开局免费XTX苦夏阅读答案及阅读题山村神级小渔民全本免费纨绔乐妃北冥夜结局高手下山我家师姐太宠我了笔趣阁丹枫庭院大哥们神魂颠倒全文阅读穿越之女配逆袭系统h文一不小心攻略了黑莲花通天剑圣g800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