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十六章 冬去春来(第1页)

当张介宾说自己也想离开太医院时,朱国祚还以为他在说笑,可语气中那股浓浓的惜别之意做不得假。

“朱兄,我会走,但不是现在。”

朱国祚把这事记在心里。

此后一切仿佛回到正轨,平时张介宾正常学习,放假就去石仁堂跟师。

一晃数月过去,一封来自湖广的加急密信再次打破朝野的平静。

张居正父亲张文明病逝,享年七十五。

这一下就将张居正给打了一个措手不及,年初谭纶病逝,幸好还有王崇古顶着。可如今张文明病逝,谁人可接替张居正主持大局?

按照祖制,朝廷官员的父母过世,必须回到祖籍守制二十七个月,期满才能起复为官。可此时张居正的改革才刚刚展开,此时离开必使改革功亏一篑。

明朝的士大夫忠君尽孝的观念根深蒂固,未能尽孝何来忠君。

并以武宗朝的大学士杨廷和,收到父亲的讣告即回家守制为由,屡次三番上疏要张居正守制。

如此一来,人情汹汹,无论是御史还是六部官员都上疏要张居正守制,给张居正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此时万历还不能亲政,国家大政均需居正裁决,也不想让张居正回家守孝。最终由万历诏谕群臣,再及张居正夺情者,诛无赦,非议才消止。

明面上虽然不再说什么,可张居正的政治声望已经被此次夺取给破坏了干干净净。

在此之前,张居正是百官心目中的英雄,是力挽狂澜的救时宰相,而如今不守制的张居正便成了众官眼中的异类。后续的朝野共同倒张,从此时便已经开始酵。

翰林院,沈懋学、吴中行、赵用贤等翰林官纷纷上书。中行、用贤皆受杖并免职,而沈懋学之疏为人所持,未能成行。

邹元标,观政刑部,也上书请张居正守制,同样受杖刑。邹元标受完廷杖,继续上书又迎来了第二次廷杖,这次廷杖八十,并谪戍都匀卫。

两次廷杖,一百多杖,谪戍数千里,邹元标竟然都没死,从此留下了“打不死的邹元标”的说法。m

眼见同样上书的好友,纷纷领杖各奔东西,沈懋学待不住了。先是给自己的好友,同榜榜眼张嗣修去书,要张嗣修大义灭亲,劝张居正守制。

这把张嗣修给为难死了,一面是亦师亦友,一面是父亲兼当朝辅,他是左右为难,只好躲着沈懋学。

沈懋学见张嗣修之路不通,又去书给工部尚书李幼滋。打算让李幼滋这位当朝大员,张居正好友去劝张居正放弃权力回家守制。

李幼滋本就是张居正改革派重要大将,考虑问题也是着眼全局,他不像张居正那么强硬,虽然只是一个晚辈,还是很耐心的回道说沈懋学所言为宋人腐语,张居正不奔丧,得圣贤中道。

沈懋学折腾来折腾去,都没成功,最终也只能引疾归。

以上几人归属,只是这次夺情风波的沧海一粟,如果不是万历再三诏谕群臣,再及张居正夺情者,诛无赦。朝局会更动荡。

沈懋学、吴中行、赵用贤、邹元标等人声名鹊起。

赵用贤回乡,建了座藏书楼,名“松石斋”,藏书达2ooo余种,万余册。赋闲之余据家藏之书编有《赵定宇书目》,着录图书33oo余种,49oo余册,其中宋版大字体图书就有5o余种,元版书3o余种。该目附有《稗通目录》,共着录24o余册,各册着录书名。

赵用贤为明代目录学的贡献与保存做出了重大贡献。

其后,赵开美继承父志,改“松石斋”为“脉望馆”,藏书达49oo余种,2万余册。

m.dianxs.com 殿行说
畅快阅读 永久免费
请注意适当休息 保护好您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