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0章 写封信安慰一下墨溪叔叔(第1页)

【喵了个咪】说:这一年,胡林翼的父亲胡达源在干什么?

【哎呦莪去】回答道:胡达源确实在嘉庆二十四年,就是1819年,中了进士,并被选为翰林院编修。

而胡达源入京后,儿子胡林翼大约九岁,跟随父亲胡达源一同入京。

是胡达源的季弟胡达滑,就是胡墨溪护送胡林翼和他妈妈到京城的,这个情节也是史书所记载的。

在此期间,胡林翼在京城游学,接受优秀的师长指导,得到很好的教育。

【喵了个咪】说:翰林是几品官,挣的工资够花不?

【哎呦莪去】回答道:您是问清代翰林的居住和生活状况。

虽然翰林院在清代的官阶是七品京官,但这个职位的俸禄却比较微薄。

翰林们的家庭收入相对较少,生活上也会受到一定的经济压力。

胡林翼的家庭也并不例外,虽然声望颇高,但家境清贫,生活十分朴素。

据记载,胡林翼的妈妈汤氏虽然是胡家的主妇,但她在家庭开支上非常小心谨慎,尽量与时俱进地削减开支,以维持家庭的基本生计。

此外,胡林翼本人深知读书人的特殊境遇,对生活的适应性较高,不会过于苛求物质生活,更加重视自我修养和精神层面的追求。

【喵了个咪】说:让胡林翼也跟着去京城,这是让他开眼界去了,胡达源要亲自调教儿子?

【哎呦莪去】回答道:您所说的情节基本属实。

在清代,读书人特别重视家庭教育,尤其是家庭中对后代进行教育,是他们的责任和义务。

胡达源虽然担任翰林院编修,没有太多的公事,但他重视子女的教育,亲自督导胡林翼学习,在教育上表现得十分严格。

他强调【学习要从小时候就开始抓好】,认为学习的基础非常重要,因此给胡林翼授课时,让他尽早学习《论语》、《大学》等儒家经典。

同时,胡达源还重视训诂学、注疏学等传统儒学,教育胡林翼全面掌握儒家经典和注疏,对胡林翼的学习非常严格,蚤夜督责,一点也不宽松。

这种传统的教育模式被广泛应用于清代知识分子家庭。

【喵了个咪】说:讲一讲胡达源如何治学?

【哎呦莪去】回答道:胡达源在治学上,主张宗宋代理学的思想,传承孔子和孟子的思想,尤其注重公私义利的关系,并从简单易懂的问题入手,逐渐引导学生的思想追求更高层次的目标。

他的学生必先学习朱子小学、《近思录》等书。

而胡林翼从小就显示出才气,从六岁开始学习,得到祖父的亲自指导,基础很好,尤其是对于小学门径的掌握。

不过,对于理学的复杂理论在一个九岁的孩子看来还是比较晦涩的,因此他更喜欢阅读一些杂书。

【喵了个咪】说:胡林翼都喜欢读什么杂书?

【哎呦莪去】回答道:根据史书所述,胡林翼自幼就十分聪明,喜欢阅读各种各样的书籍。

在书的类型上,胡林翼比较喜欢读杂书,这类书籍通常既有文学作品,又有关于历史、地理、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

具体来说,据文献记载,胡林翼曾经阅读过《续文献通考》、《通志》、《孙子》、《水经注》、《资治通鉴》、《国语》、《左传》、《毛诗》、《论语》、《梅花荡漾记》等书。

这些书籍的内容涉及多个领域,有助于拓宽胡林翼的眼界和知识面。

【喵了个咪】说:胡林翼没有读过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吗?

【哎呦莪去】回答道:虽然史书没有记载胡林翼是否读过《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但这两部书在当时是非常流行的小说,也是许多读书人喜爱的读物之一。

而胡林翼从小就阅读各类书籍,对于小说的兴趣也不容忽视。

m.dianxs.com 殿行说
畅快阅读 永久免费
请注意适当休息 保护好您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