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6章 远走他乡 离开杏树坡3(第1页)

县城里。

他直接去县劳务输出培训单位,办理手续,并签了劳务输出合同。

说是需要培训,其实就是一个过场。单位收了钱,随便敷衍几句话,就把单位地址,联系人,电话给了。没交钱之前,培训单位肯定不会给你的,因为这是他们的生存之本。

所谓的信息费,他听得似懂非懂的。以前只知道靠体力赚钱,商店里卖货赚钱,饭店里食客们就餐吃饭,赚钱,理所当然!

不去想这些,今天来城里的一个目的算是达到了,心里还算踏实。

随后直接来到了县人事局办公室,急急忙忙签完字,中年妇女给了一张纸条,所谓的凭证,只不过是县人事局的信笺。

上面是中年妇女写:任天行同志自愿放弃分配,自主择业。现政府补贴一千五百元人民币整。落款时间,签字盖章。

其实从一开始就是一个阴谋诡计。

算了,从古至今,民不和官斗,斗也白搭。

草草了事走人。

出了政府机关大楼,他深呼一口气,仿佛胸中的闷气少了许多。

毫无瓜葛,从此分道扬镳,与政府机关单位无缘,也就是自己作贱自己,把铁饭碗丢了。

想到这里,心口处隐隐作痛。

今天他似乎办事很顺心,每到一处总是很快结束,好像政府机关吃国家饭碗的挺利索的,只要收钱,或者对他们有利可图,办起事来都比她妈她爸还亲。

想起前几次去办事,总是懒洋洋的,爱理不理的,斜着眼睛,戴着有色眼镜看人下菜,王八见秤砣,铁了心不给你办事。

社会很现实,疯癫的生活。

他骑着陪伴他好几年的二八大杠,在马路上漫无目地的,红绿灯处。

他偶然想起来,还有一件事没有办理,得去打听打听,问问车票多钱,什么时间车。别耽误的时间,毕竟杏树坡距离县城还有一段距离。

于是,他朝着火车站方向骑去。

火车站售票处。

售票大厅内,两个售票窗口排队的买票人员似长龙。穿着不尽相同,西装革履的,皮鞋锃亮的;也有穿着破衣烂褂的,手里拎着蛇皮袋子,袋子里鼓鼓的。

操着不同的口音,三三两两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停,他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也有当地的出门打工的。

他自觉的排在后面。这样的情形,他是第二次来过。一次是去省城二哥家的,记得那时绿皮车,烧炭的煤机头。也叫“招手停”大小站,每站都停;或者说是农民工专坐车,每站都有停车,上来的农民工基本都肩膀上挑着一根扁担,两头挑着两个竹子编的筐,筐里有的是蔬菜,有的是鸡蛋,还有特别的,挑着活鸡之类的,五花八门。

乡下人第一次出门的他,感觉火车上怪怪的,什么都有,担葱的卖蒜的,琳琅满目。

原来这趟车是最慢的的一趟省内客车,甘肃天水始车,终点甘肃省会城市兰州车站。他是从陇中市上车,去兰州车站前一站焦家湾下车,就到东岗镇的兰钢,是甘肃省内工业区,“三兰”国有企业。兰炼,兰化,兰钢,是兰州市重点国有企业。

二哥当时分配这里机关单位。那是他第一次出远门,居然闹出大笑话。

乡下人进城不知道东南西北。他在家里歇息,一个人,二哥上班去了。水火无情,人有三急,那时候才知道城里人的房子里居然有厕所,也就是洗手间,新名词。

结果上完厕所没有冲马桶,只听见屋子里有人走动,而且好像不是二哥的响动,难道是?听声音像是女人的脚步声。

他大气不敢出,静静的等待,而且在厕所里,哦,不对,是卫生间,从马桶里散出来的臭味熏死人了,没办法忍着。

等了大概二十多分钟,听见防盗门关门声,这才蹑手蹑脚的走出来。

事后才听二哥提起过,挺尴尬的。

从那以后,进城的第一件事就是找洗手间,比如医院,火车站,汽车站……人有三急,万一水火不留情,必须解决难题。

那时候,他才知道一切都是未知的,新奇的。才知道,老爸老妈供我们几个上学,哪怕家里穷的烂包的光景,他们二老始终与其他庄子里的老一辈思想不同。

真是太搞笑了,活人让尿能憋死!人啊。他是什么位置,无论怎么努力,他永远是什么位置。尽管干的有声有色。

前面排队的貌似一位南方的小伙,买完票从侧面出去,这才轮到他。

“您好,去北京有几次列车?座位票多少钱?”

售票员一一做解答。

时间过得真快,好像还没有干什么。已经快天黑了,他骑车向着杏树坡去,回家。

满脑子盘算着,买票,坐车,大城市找寻属于他的未来……

m.dianxs.com 殿行说
畅快阅读 永久免费
请注意适当休息 保护好您的眼睛